24小时健康热线: 028-87538666
门诊时间:周一~周日 8:00~17:30
成都西南儿童医院:
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北街13号(左邻右舍旁)
2-3岁的宝宝,正处于学话期,出现口吃是很正常的现象,而口吃也是在这个年龄段最容易被矫正的。据统计,幼儿口吃的平均年龄是30个月(2岁半),有65%的口吃幼儿能够在一到两年内恢复。
一、幼儿口吃有哪些表现
一般幼儿口吃的表现为:说话时会重复或拉长字和声音,重复破碎的字及词组,插入字修正和中断语句等口语上的不流畅。另外,也会经常伴随出现一些身体动作,包括眨眼、耸肩和脸部怪异表情、顿足、摆手等。
比如,音节的重复:说话时会重复一个音节,例如“××××××我要吃饼干”;
单字的重复:说话时会重复一个字,例如“我我我我要吃饼干”;
词组的重复:说话时会一直重复说某一个词语,“我要.....我要.....吃饼干”;
延长:说话时延长语音或单字,例如“我.....要吃饼干”;
停顿:说话时有不适当的停顿或中断,例如“我想(停顿)吃饼干”;
插入:说话时插入不相关的字,例如“我想...嗯嗯,啊......吃饼干”;
首字难发:说话一个字有困难,例如“....我(起始困难)想吃饼干”;
不适当行为:说话时伴随出现不适当的身体动作或面部表情,例如出现眨眼、耸肩、甩头、拍手、跺脚、扭手指等。
二、生理性与病理性口吃
当幼儿出现口吃时,首先要区分宝宝是生理性口吃,还是病理性口吃,大部分口吃的幼儿都是生理性的。
生理性口吃是随着孩子发育出现的暂时现象。2-3岁幼儿经常会出现生理性口吃,因为这个阶段幼儿形象记忆发展较快,而词语记忆却相对薄弱,当幼儿想迫切表达某种想法时就容易出现不断重复、拖长音的口吃现象。另一方面幼儿的发音器官仍在发育之中,想要发出某些较难的音时也会出现口吃现象。
病理性的口吃则是因为心理疾病或遗传因素等导致的一种口吃疾病。据调查,有超过50%的口吃患者家族中有其他口吃亲戚。如双亲都有口吃,其有60%的概率会口吃;如双亲中有一人口吃,其有40%的概率会口吃。
三、引导综合语言能力发展
绝大多数的口吃都是生理性的,是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暂时现象,既不是疾病,也不是心理问题。所以,当幼儿出现口吃现象时,不用过于焦虑,应该耐心而坚持的引导幼儿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,帮助孩子渡过这个阶段。
发现孩子口吃现象,很多家长会要求孩子不要这样说话,有的家长会要求孩子把要说的话重新说一遍。这样只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说话的问题,从而更加强化口吃。
不强化就是要做到:不指出孩子说话的问题,不要求孩子重新说一遍,更加不能因为口吃而嘲笑、指责、批评孩子。要做到这一点,就需要关注孩子说的内容,而不是形式,然后寻找到孩子想要表达的内容,就内容与孩子对话,忽略口吃现象。
上的不流畅。另外,也会经常伴随出现一些身体动作,包括眨眼、耸肩和脸部怪异表情、顿足、摆手等。
引导语言能力发展
幼儿生理性口吃的大多数原因是幼儿词语量不够,又急于表达。所以在与幼儿说话的时候可以尽量使用短句,同时减缓说话的速度。
此外,多陪孩子读绘本,增加词语量,对于头脑里存了大量事物图像却不知如何命名的幼儿会有很大帮助。
语言能力是幼儿逻辑、认知、运动、感统等各领域能力发展的体现,多多关注和促进幼儿的早期教育也能够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。
希望以上分享能帮助到家长和孩子!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您还遇到了哪些难题呢?
如果你还想[了解我院名医团队][疾病治疗方法][咨询儿童健康问题]等,可以在下方点击咨询,会有康复师帮你制定您孩子专属的改善建议。
扫描下方二维码使用成都西南儿童医院微信小程序预约挂号,同时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(微信搜索cdetyy关注)。